光明网:苏州科技大学“语林”社:雅言传承文化之美

2017年01月17日 13:19  点击:[]

      

       光明网苏州1月11日电(通讯员徐燕华 记者李锦)12月10日晚,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大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白凌同学在朋友圈晒出的几张《乌龙山伯爵》演出照片,引起轰动,收获百余个点赞。原来是该校新程剧社为庆祝苏州科技大学语言文字社团联盟“语林”成立两周年的献礼演出。

       分门别类的大学生课余社团很常见,但抱团结成联盟的尚属少数。苏州科技大学校团委书记崔雪丽告诉记者,“语林”是由新程剧社、中华诗文经典诵读社、汉服社等15个大学生语言文字类社团组成的共同体,组成联盟的成员包括新程剧社、中华诗文经典诵读社、汉服社、台诗会等社团,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文字有关。“语林”成立后,数千大学生携手参与到诗歌、话剧、汉服、古琴、文学、书法等多类实践活动中,体悟并推广语言文字之美。

  整合校内外资源  丰富实践育人渠道

      联盟由校团委、校语委双重领导,聘请了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苏州吟诵”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魏嘉瓒先生,苏州市汉语国际推广中心(苏州教育博物馆)党委书记王荣伟先生,苏州广电总台首席电视节目主持人、苏州十大杰出青年王朝晖先生,苏州碑刻博物馆副馆长、苏州德善书院执行院长张劲雷先生,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蔡东民博士和语委办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王玲玲老师,苏州市区政协委员、姑苏弘文汇公共文化中心总干事蔡旻七位诗词、汉语、碑刻、主持、编剧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强大的导师团队,并与苏州市多个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共建联盟活动实践基地。

       石湖校区优雅文艺的图书馆一楼茶吧内萦绕着古诗词的吟诵声,伴随着汉服、古琴、书法、茶道等多个经典元素,给学生们带来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一场由“语林”和实践育人共同体之一的姑苏弘文汇联合举办的“国学经典谈吟诵”活动在此拉开序幕。“苏州吟诵”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魏嘉瓒先生和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周伟虎老师为学生们讲习国学、吟诵经典。两位导师上座,身着汉服的学生进行了拜师仪式:行长揖礼、献茶、回帖。季凌锋同学演绎了《虞美人》、《关雎》两首吟诵,黄雅伦同学吟诵了《枫桥夜泊》,巫凯同学用粤语朗诵了北岛的《背景》,学生们的初次表现,获得了两位导师的赞赏,魏嘉瓒先生一边示范一边教习在场学生把握吟诵的方法。同学们第一次摇头晃脑地吟诵《木兰辞》,以往仅仅是朗诵,现在吟诵起来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了古人读文的独特风采。周伟虎老师还以“浅酌低吟小淹留”为主题展开了吟唱赏析讲座,让学生们更深地了解了苏州文人范成大和范仲淹的文人精神与名作精髓。“语林”兰亭书法协会的学生即兴挥毫,一幅隶书“吟韵流芳”作为礼物献给导师,周伟虎老师也即兴回赠书法作品“敏事慎言”,鼓励学生们多写、多看、多思。活动结束后,“语林”社长周金晟还流连忘返,沉浸在低吟浅唱中。他说:“与历史对话,听先哲低吟浅唱,在吟诵吟唱中找寻中华传统最古朴的文化基因,在实践中探寻具有现代意义的先进文化。”

       “语林”秉承传承、推广、公益、辐射、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积极寻找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元素结合点,努力培养有朝气、有理想、有抱负,具备听、说、读、写、行、创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学校附近的汇金新地,苏州科技大学2013届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施炜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SHIMILY咖啡厅。“语林”与大学生创业者首次合作,成立了语林孵化工作坊,这也是“语林”实践途径的新尝试。施炜无比深情地说:“作为母校的社团老骨干,在社团的实践活动中收获颇丰,如今能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个集思广益的工作坊和宽松舒适的交流与实践活动的平台。”现场的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在隔一条马路的校外参加文化沙龙活动的新鲜味。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教授做客“语林”,并作题为“苏州的桥:文化的载体”讲座,来自语林各个社团的三十余名同学济济一堂,沉浸在极具魅力的苏州桥文化的讲述中。王家伦教授以苏州老照片的形式讲述了苏州多座文化名桥的故事。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橙露星球”社长唐橙同学向王教授提问:“您是否将苏州所有桥都走过?”王教授说:“苏州的桥多到数不清,虽然无法全部领略其风采,但是我们愿意去寻找更多。”大家被王教授对苏州桥文化的执着与热情所感染,纷纷表示,业余时间将去走走这些文化名桥,寻找这些桥的故事。兰亭书法协会柳春雨同学表示,身在苏州读书,更应了解、研究苏州的传统文化。

  走出校园 担负传承语言文化重任

     “语林”自成立以来,频频走出校园,演绎经典,担负起传承语言文化的重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学术报告厅,苏州科技大学“语林”作为协办单位受邀参加了一场“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暨周恩来藏品分享活动”。语林代表郭超和宋剑桥两位同学《信仰与力量》的精彩演讲博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他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演绎了信仰的力量。兰亭书法协会将创作的“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幅书法作品赠予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台上是激情飞扬的大学生,台下是精神饱满的小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瞬间在我们之间产生共鸣。”宋剑桥同学激动地说。

       在第六届“苏州·台北”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夏令营开营仪式暨诵读展演开幕式上,苏州科技大学“语林”联盟之一的汉服社受邀为两岸学生演绎汉舞《越人歌》。炫目的灯光下,汉乐、汉服、汉舞,霓裳羽衣、美轮美奂,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今夕何夕兮……”伴随着汉乐的温婉曲调,襦裙、曲裾、袄裙、纸伞与画扇,仿佛交织出一个又一个穿越。四位身着襦裙的女子款款走来,披帛翻飞之间,诠释盛唐气象;接着两位身着曲裾的女子长袖翩翩飞舞,动静之间,将曲裾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一袭“上袄下裳”,演绎了明制袄裙的端庄优雅。最精彩的重头戏是汉舞《越人歌》,一抹红衣惊艳整个会场。没有领略过汉舞魅力的小学生观众不停地鼓掌。当汉服社的学生行礼下台后,小学生们还围着大哥哥、大姐姐,惊奇于他们华美的汉服。演出结束,表演《越人歌》的主角廖晨擦着满头汗水说:“为了这场演出,为了给台北的小学生展示我们最精彩的汉舞,我们克服了期末考试的压力和天气炎热的困难,排演了好多次。我们的心声是,弘扬华夏传统服饰文化。两岸同根,血脉同源。今日文宴,汉之苏州,邀君共赏。”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德善书院笔墨飘香,迎面匾额“善尚德崇”的四个大字下,笔墨纸砚一字排开,第五届苏州市高校大学生书法大赛决赛在此举行。来自苏州十五所高校的30位大学生入围决赛舞台,他们在这里切磋书法技艺,笔墨传情。大赛以“笔墨丹青、慎终追远”为主题,《论语》为书法内容,邀请了阵容强大的评委嘉宾:苏州草书研究协会会长褚兆洪、秘书长朱澄伟,沧浪诗社副社长王维晋、常任理事章苏,碑刻博物馆副馆长张劲雷,苏州科技大学张君年教授、韩星婴副教授等。因为是周末,决赛现场对外开放,一时间参赛者凝神运笔,围观者颔首赞许,评委们在书桌前驻足良久。比赛进行到评审阶段,苏州草书研究协会会长褚兆洪、秘书长朱澄伟以及熊壮老师,三人即兴挥毫,现场创作,并与参赛选手进行互动交流,特邀嘉宾们和优秀选手共书一幅长卷,作为大赛珍贵的纪念,将决赛气氛推向高潮。

  校兰亭书法协会会长王维军同学说:“我们承办苏州市大学书法比赛已经走过十年,一批又一批兰亭人坚守书法练字练人的传统,努力在苏州市大学生书法群体中打造一定的影响力,书香墨韵,共赏芳华。”

  “大学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就是为了通过校内外各相关单位的协同,开辟多个育人渠道、形成个人教学、校园文化和校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的老师与校外的导师之间的衔接过渡。”苏州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表示,期待有更多的实践单位参与学校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也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个机会,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大学梦、青春梦和文化梦铸就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网址链接:http://difang.gmw.cn/js/2017-01/11/content_23452935.htm


上一条:《战争与和平》合唱交响乐苏州首演广受媒体关注

下一条:新华日报:苏科大学子“青春故事”感染身边人


返回】 【关闭

QQ:
Tel:0512-69379050